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湖南高考 > 文章正文
 
湖南高考命题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
2007-1-26 9:16: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小 大】

 今年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是实施新课标改革后,完整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新教材的首届学生。在此背景下,湖南省高考英语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湖南省教育考试院《〈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为依据,在继承历年命题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命制符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体现新课标理念的高考试卷。

  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此为新课标五大基本理念。在命制2006年英语卷时,我们注重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运用,注重语言及选材的时代性,注重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力求在真正意义上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高考命题之中。

  重视语言基础及能力运用

  2006年高考英语命题以知识考查为基础,能力考查为重点,加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的力度,坚持英语测试改革的总体方向“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注重交际”。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交际需求,英语教学注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逐步获取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因此,今年高考英语试题力图全面考查考生听、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听力填空题为例,今年听力填空题的背景材料是一段150字左右的英语国家校园报纸编辑部招聘新手的发言。试题以海报的形式对原文进行了适当的浓缩和概括,并选取发言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作为考点。此题既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考生归纳整合与转换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的要求。

  突出语言及选材的时代性

  新课标学习策略目标八级要求指出:“从不同角度认知新学语言项目,既关注语言项目的形式,又关注其意义和用法。”因此,今年的命题注重语言的鲜活性、时代性,希望考生能“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例如:smile一词,考生非常熟悉,学过smile后接同源词作宾语的情况,但对完形填空“smiledarowofperfectteeth”中的这一表达方式并不熟悉,不过考生能较容易地理解此句的含义。

  2006年高考英语命题在选材上也力争紧扣时代脉搏,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试题各部分的选材涉及的话题有语言学习、文化生活、音乐影视、环境保护、文学艺术、体育运动、自然科学、饮食文化、兴趣爱好、科学技术、幽默、旅游等。在语言及选材方面,2006年高考英语命题旨在反映英语语言的发展,反映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渗透现代社会的新观念。

  注重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

  新课标提出,“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可见,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英语命题力图体现“注重情感态度”这一思想,使考生“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能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形填空题所选的材料是一篇发生在作者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助学和被助的故事。文章重点描述了小男孩的思想感情:对生活的普通愿望和要求,对学习的渴望,以及对作者的无限感激。小男孩的不卑不亢、知恩图报、淳朴与执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告诉考生要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和感恩的心,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注重中外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渗透人文思想是高考英语试题命制的目标之一。今年高考英语试题也希望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外国文化,并引导学生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如阅读理解的B篇探讨了当代美国人阅读方式的转变对未来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强调了传统阅读方式的重要性。这样的文章能引起考生更多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冷静面对电子阅读的冲击?

  坚持稳中求进务实创新

  近三年来,湖南高考英语命题在如何考查考生语言能力运用问题上不断探索,努力发挥高考对中学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本着“平稳过渡,稳中求进”的原则,今年的高考英语卷在完善2005年试卷新题型的同时,还在词汇和写作的考查要求上进行了调整。
   以写作为例,针对近年来“写”的教授与训练在中学教学中被渐渐忽略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写作考查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力求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写作题力求在立意、形式上有所创新。试题用一首简单的英文短诗作为写作背景,要求考生在读懂短诗的基础上,根据短诗提供的信息,展开一定的想象,写出结构完整、语意连贯的短文。短诗的语言简单、上口,考生把握这首短诗的意思并无困难,写作的话题为考生非常熟悉的老师,贴近考生实际生活,让考生有话可写。

  写作题设计时尽量简化提示语言,让考生有最大限度的发挥,且不给出写作结构的提示,对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不仅要读懂短诗,找出中心词,还要具备布局谋篇、连贯表达的能力。这种考查方式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写作平台,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同时又要求考生充分发挥想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区分度。写作题的这种设计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目标描述”中有关“写”的能力要求,希望能从综合能力上对考生进行较全面的考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8日第6版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